资讯中心INFORMATION CENTRE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医院应如何面对互联网医疗的挑战?

  当互联网迅速地变革各行各业的时候,或许由于其专业性、严肃性、封闭性,医学,这一古老的行业依然在互联网边缘不断徘徊,难以真正深入到核心业务。

如何客观、科学地解析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疗面临着哪些挑战?医患应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

医学正迈向5P时代

“人作为一个有机体,不能指望治疗,治疗只占8%。医疗不是万能的,在人的生命中,医疗只能决定很小一部分,这是医疗的本质。”陈金雄说。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4P医学(防性、预测性、个性化、参与性医学)的概念。2015年,奥巴马提出精准医学后,4P医学进一步发展为5P医学。

“多年的医学实践,特别是国内,基本上还停留在生理医学模式阶段,还没完全实现向生理、心理和社会医学相结合的模式转变。”陈金雄指出,在他看来,国内的医学模式急需向5P医学转变。

传统意义上,医院是提供医疗服务的场所,当碰上互联网,在5P医学时代又该如何定义呢?“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互联网医院的第一个职能就是连接患者与医生,连接患者与服务。”陈金雄解释道,当传统医学向现代医学转变的时候,就不再是单打独斗了,互联网医疗更强调业务的协同,导诊、挂号、检查、手术、用药等患者服务在互联网+医院时代都需要协同起来。

顺应5P医学潮流,怎样才能客观、科学地解析互联网医疗?陈金雄说:“我在医院工作了20多年,虽然不是医生、院长,但对医院整个的业务、流程都非常熟悉,又具备一定的互联网思维。所以,我一直认为既懂医疗且懂互联网技术与思维的人,才能真正客观地理解互联网医疗。”

5P医学时代的“互联网+医疗”:消灭医疗痛点

传统医疗痛点为何如此之多?“医疗模式的问题,医疗模式出现了偏差。”陈金雄坦言,当下的医疗仍是以生理医学模式为主,重医疗,轻预防。

痛点也意味着机会。在传统医学业务模式下,以医院为中心,以诊疗为核心,所有业务都在医院里面对面地完成。互联网时代,当患者和医院连接后,这些发生了改变:原来挂号、取化验单、报告单这些只能在医院里面以纸质形式进行的环节都可以移动到微信、支付宝、APP上,还可以进行预约、导诊、服务提醒等。

当患者与医生通过互联网连接后,医疗服务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轻问诊、导诊、预防疾病管理、健康管理等都可以在线进行,甚至可以推出“Uber医生”式服务。此外,人工智能、机器人也正在往医疗领域切入,在某个特定的疾病里,机器人的准确率已经比医生高了。为此,陈金雄首次提出“医疗新常态”,即“医生不再是单打独斗了,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服务患者。”

陈金雄认为,在迈向5P医学时代的过程中,医院借助互联网可以实现很多转变。第一,可以改变医疗模式,实现由传统的生理模式、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和社会相结合的5P医学模式转变。第二,重设(再确认一下)服务形态。移动医疗的移动性、便利性使得医疗服务能更加有效、协同。第三,重构从业关系。例如医生集团,正是基于互联网的连接性,把自身与患者连接起来,从而绕开医院。第四,倒逼医院改革,特别是实体医院和公立医院改革。第五,再造医院服务流程。以前,用微信公众号、APP挂号好像是很了不起的,而现在已经很普遍了。第六,减低医疗成本,减少众多原来需要在医院完成的流程。

互联网医疗仍充满挑战

尽管诗和远方已现,但眼前苟且依旧:医生数量、精力有限,且被束缚在体制内;患者看病也存在偶然性、低频化等特点;老年病人占大比例,使用移动终端的意识有限……一道道荆棘布满在互联网医疗的道路上。

对敢于在移动医疗领域创业的企业,陈金雄表示钦佩:“移动医疗是新的东西,一定要突破,如果按部就班去走的话,就没有机会。但是,如果你突破现有底线或边界的话,可能又会冒很大的政策风险,一旦政策发生变化,钱就可能打水漂。”在他看来,政策壁垒也是当下互联网医疗发展的一个挑战,需要不断地完善。

与政策现有的壁垒相比,互联网医疗还有更大的挑战。“商业模式。现有的移动医疗企业都面临着商业模式问题,如何盈利,养活自己,未来,这是绕不开的话题。”陈金雄如是说。

移动互联网时代,医疗可穿戴设备遍地开花,可携带血糖仪、腕带等大量用于病患健康指标监控,如何保证这些数据的准确性?此外,互联网下的医疗责任如何界定,大型智能设别的监测和维护等,一个个难点摆在互联网医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