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INFORMATION CENTRE

资讯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我国医疗质量和服务显著提升

   2017年5月,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发表了医疗质量和可及性全球排名,自1990年至2015年25年间,我国是医疗质量进步幅度最大的国家之一,排名从110位提高到第60位,进步幅度位居全球第3位。我国医疗质量不断提高的同时,备受关注的同质化程度也在提高。国内区域间医疗服务质量的差距由1990年的6.7缩小到2015年的1.2,而2015年全球区域间医疗服务质量的差距为20.1。
 
   8月1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就近年来医疗质量及服务可及性方面工作进展召开了媒体沟通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郭燕红表示,《柳叶刀》杂志的文章,仅是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我们国家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和医疗质量同质化程度的不断提升。一直以来,我国医疗服务总量位居世界之首,且持续上升。2016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数达79.3亿人次,较2015年增加2.4亿人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国医疗质量安全稳步提升。住院死亡率逐步下降,且稳定在较低水平。目前,国家卫计委已成立国家级质控中心36个,基本涵盖了临床主要专业。
 
   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我可以很自信地告诉大家,如果得了胸外科疾病,在手术治疗方面,中国是世界领先的,中国胸外科的微创手术技术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王俊教授对记者说。
 
   王俊告诉记者:“过去提起胸外科,人们想到的是胸口开几十公分的口子,是个大手术,因为当年80%的手术是开胸完成的,胸腔镜只是一个补充,但是现在人们提起胸外科想到的是腔镜,因为80%以上的手术是腔镜完成的。开胸只是胸腔镜手术的一个补充,胸外科手术诊疗模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对于有些人认为出国看病更好的想法,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助理郑哲教授表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事实足以打破社会上看病要去美国的想法,其实在中国完全可以得到非常好的治疗,因为有一些技术,我们要超越美国,美国介入治疗死亡率低于千分之三,而阜外医院做搭桥手术的死亡率也是千分之三,这个死亡率是与国际接轨的。此外在微创、腔镜手术方面,以及把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结合起来的联合手术,在某些领域,我们在国际上是领先的。”
 
   “在国际上,现在中国的麻醉也是话语权在迅速的提高。”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主任黄宇光教授对记者说,现代麻醉学科的发展已经可以做到“麻醉无绝对禁忌症”,手术麻醉从子宫内胎儿、新生儿到百岁老人均可以做,解决了以前“不敢”、“不能”的问题,且麻醉相关死亡率显著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据了解,在脑血栓患者中,我国早期抗栓率从80.3%提高到84.6%,吞咽功能筛查率从36.4%提高到83.3%,深静脉血栓预防率从59.6%提高到65.0%。在心血管病方面,行冠脉介入治疗的总病例数2016年达66万多例,较2015年增长17.42%,单个患者平均支架使用数为1.5枚。手术相关死亡率低于千分之三,与发达国家持平。
 
   医疗质量安全稳步提升
 
   郭燕红局长介绍,我国医疗质量的提高伴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现代科学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与新方法相继进入临床实践,并与计算机、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高能物理技术等交叉融合;另一方面,随着对疾病认识的进一步深入,专业之间的交叉、渗透、融合日益增多,多专业联合攻关、跨专业融合创新成为解决医学难题的有效途径。
 
   医学的发展显现出“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的趋势。近年来,我国以个体化、微创为典型特点的现代医疗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给群众带来了福祉。
 
   住院死亡率逐步下降,且稳定在较低水平。2015年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和二级公立综合医院住院患者总死亡率分别为0.71%和0.48%,较2014年分别下降0.03和0.06个百分点;手术患者住院死亡率分别为0.38%和0.21%,其中三级综合医院较2014年下降0.03个百分点,二级综合医院与2014年持平。
 
   医疗服务效率不断提升。2016年医院平均住院日9.4天,比2015下降0.2天;其中三级和二级公立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分别为10.1天和8.8天,较2015年分别下降0.3天和0.1天。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明显好转。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占比从2010年的19.7%下降到2016年的11.2%;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幅度约50%;医疗机构细菌耐药上升态势得到遏制。
 
   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明显提高。省域内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不断提升。据不完全统计,省域内就诊率达到93%,县域内就诊率平均达到82.7%,较2016年末增长2.3个百分点。50%左右的县医院能够开展颅脑肿瘤手术、颈椎手术等复杂手术,县医院入出院患者诊断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病理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均超过92%。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稳步提升。2017年上半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比平均增长4.7%,由上级医疗机构向下级医疗机构转诊的患者数量同比增长15.1%。
 
   医疗质量管理科学化
 
   保证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是医疗管理的永恒主题。我国是有着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任务十分重大,多年来,国家卫生计生委高度重视医疗质量管理,着力加强制度建设和体系建设,实现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持续改进与提升。
 
   我国多年加强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制定印发了覆盖30余个专业、12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在近7000家医院实行了临床路径管理。
  
   同时,逐步完善质量管理组织体系。目前,国家卫计委已成立国家级质控中心36个,基本涵盖了临床主要专业,各省(区、市)成立了相应的质控中心1200余个。各级质控中心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日常质控工作,加强纵向、横向联系,形成工作网络和合力,成为我国医疗质量进步的主要动力之一。
 
   国家卫计委逐步建设和完善国家、省两级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信息报告、监测、共享工作机制,提升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的精细化水平。近两年,国家卫计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质控指标,在行业内发布,以全面客观展现我国现阶段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的形势与现状,并加强区域间比较分析,为促进医疗服务和质量安全持续改进,以及政策制定和加强管理提供循证依据。
 
   通过多措并举,我国已基本形成政府监管、机构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多元共治新格局。